“智慧用電系統”的全稱是“智慧式用電安全隱患監管服務系統”。主要是利用物聯網技術,以電氣火災綜合防治為核心,建設而成的集前端設備感知、兩級報警與分級處置、一張圖綜合管理等為一體的系統架構。
配備了該系統的專業電氣安全在線監測裝置,可以通過云計算和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結合物聯網信息,對棘手、復雜的電氣線路進行實時監控,以一種更加敏捷、簡單的方式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情況進行智慧管理,預防電氣事故釀成慘禍,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智慧用電”新模式
“智慧用電”是基于大數據的電氣火災隱患排查治理系統,總體上由兩平臺一服務組成,即電氣火災隱患預警平臺、電氣火災隱患管理平臺和電氣火災治理綜合服務。通過智能傳感終端采集、上傳電氣線路實時運行數據;預警平臺發現電氣火災隱患,并將隱患信息推送給用戶;管理平臺監管隱患信息,并向政府監管部門提供電氣火災隱患風險評估報告;開展線下專業治理綜合服務,排查治理隱患。最終形成電氣火災隱患從發現、監管到治理的有效閉環。(見圖1)
原理:通過數據模型,利用多維參數智能識別隱患,并針對不同供電回路的特性。
自適應的個性化識別。通過橫向分析和縱向分析,建立一套對電氣數據進行全方位度量的指標體系。橫向指標刻畫多個傳感器參數之間的平衡度,通過多維度參數識別隱患,而不是通過單一的閾值判斷。縱向指標反映供電回路對自己的歷史常態的偏離度,從而對不同供電回路實現自適應、個性化的隱患識別。(見圖2)
功能:對供電回路的電氣安全隱患進行深入分析,洞悉不同類型隱患的特點,能夠識別常見10大電氣火災隱患,有效性高達80%。(見圖3)
舉一個隱患分析排查案例:電氣火災隱患預警平臺顯示浙江省湖州市某沃爾瑪超市三樓照明箱配電柜剩余電流告警,數值在一天時間內都偏高,達2005mA,嚴重超過相關標準。(見圖4)
智慧用電大數據平臺分析結果顯示:該配電柜在此期間存在有零地混接、三相不平衡的隱患。(見圖5)
經專業工程人員現場排查,該配電柜地線電流高達2.35A,屬零地混接。經整改后,預警平臺數據恢復正常,大數據平臺隱患類型消失。(見圖6)
“智慧用電”做到了電氣火災隱患提早發現、及早治理,實現了從人防到技防的轉變,解決了人員少、監管難的問題,預防了因電氣線路隱患而引起的火災,從源頭上遏制了電氣火災的發生,是電氣火災隱患排查治理新模式。
對“智慧用電”的認識和推廣應用
目前,“智慧用電”在全國近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各行各業都有應用:酒店、商場、車站、娛樂場所等公眾聚集場所,學校、醫院、養老院等特殊人群場所,勞動密集型企業,危化企業及加油站,歷史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等,以及世界互聯網大會、G20峰會等國際大型會議,有效保障用電安全,起到大幅度下降電氣火災發生率的社會效果。
以浙江省為例:2016年,浙江省通過推廣應用“智慧用電”,發現電氣火災隱患20252個,排查隱患13257個,整治重點隱患994個。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消防數據顯示,該區火災起數較上年同比下降37.7%。
2014年3月至今,江山市賀村鎮竹木加工行業完成近200家重點企業“智慧用電”的覆蓋,電氣火災起數由2014年的11起下降到2016年的1起。
按照“政府倡導推動,企業自主參與,市場主導運作”原則,將“智慧用電”的推廣納入政府標準化建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等機制建設,通過引導和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安全生產工作,全面提升社會防控、治理隱患能力,有效防范電氣火災及安全生產事故。
局部試點,摸索經驗。“智慧用電”已經在行業或區域進行了先期試點,總結探索了較為豐富行之有效的運行經驗。
2015年,浙江省采用單一來源采購的方式,專項撥款120萬元,支持“智慧用電”在噴涂業為主的嘉興平湖市、竹木加工為主的湖州南潯區、“多合一”民居為主的溫州蒼南縣、童裝行業為主的湖州吳興區以及多行業的衢州市5個區域的試點工作。
2016年3月29日,浙江省安監局召開“浙江省綜合安全監控暨智慧式用電安全現場會”,要求各地積極推廣“智慧用電”。
2017年5月,浙江省公安消防總隊召開全省火災防控基層基礎建設工作推進會,“智慧用電”作為浙江消防“四位一體”智能防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備受關注。
政策引導,財政支持。在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的統一指導下,積極部署推進“智慧用電”推廣工作,將“智慧用電”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明確推廣目標和進度要求;同時,加強政府扶持力度,考慮到目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落實相關配套資金在企業進行補助,積極引導企業安裝“智慧用電”。
2017年3月,浙江省安監局發布《關于印發2017年安全生產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強制推動“智慧用電”在火災多發地區、人員密集場所的應用,力爭安裝設備10萬臺套。為推廣智慧式用電安全技術應用,進一步減少火災事故放生,浙江省財政廳每年專門設立1000萬專項資金用于補助各市、縣智慧式用電安全技術服務費。
2016年8月,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引進“智慧用電”;2017年6月,山東省省政府將電氣火災綜合治理開展情況納入對各市級政府年度消防工作考核內容。山東省將大力推廣濰坊市昌樂縣“智慧用電”的做法,即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部署應用“智慧用電”。
社會參與,多方聯動。目前,很多地區通過建設電氣火災隱患監管服務中心,或成立第三方電氣火災隱患監管服務中心,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安全生產工作;通過落實保險業務,實現社會化服務與保險相結合,加強企業過程管控和事故預防,減少事故、減少賠償、減少政府負擔,實現服務與保險的良性互動,實現各方共贏。
隨著“智慧用電”的推廣發展,依托深入探索企業、政府、第三方服務、保險等多方聯動機制,推進安全生產管理與社會化服務的有序對接,提升安全事故防控能力和徹底解決隱患問題的專業能力,加快線上線下融合實現隱患監管閉環。
山東省昌樂縣引入“智慧用電”后,經政府監管、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參與、用戶積極整治的共同努力下,電氣火災隱患報警從“智慧用電”設備安裝應用之初的55.17%降至3.24%。
“智慧用電”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啟示
電氣火災的防范是系統工程,要通過技術創新、理念創新和模式創新等各方面工作,要建立并完善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實現大幅度降低電氣火災的發生率,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全面落實國務院安委會為期三年的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要求,以“智慧用電”為突破口,建立各地區域性的電氣火災隱患監管中心,通過收集到的用電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從中分析得出區域隱患現狀和風險評估現狀,指導開展安全生產工作;通過有效融合其他在線監測技術,擴大安全生產要素的監控預警范圍,不斷提升監管中心的“大腦”活力,進而拓展政府部門監管能力和監管范圍。
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智慧用電”的推廣發展需要政府及各級部門的強力支持,通過“大規模、全覆蓋和無縫隙”的發展原則,深入各行業各領域的推廣應用,以獲得大規模的數據,最大限度融合各種社會資源協同工作,加快從政府推動轉化為市場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