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航“十四五”建立機場智能消防管理平臺和智慧消防監控中心,構建和完善機場應急管理體系
為落實交通強國和新時代民航強國的戰略部署,推動實現云南民航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民航強省建設,近日,云南省交通運輸廳印發《云南省民航“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目標
到2025年,民航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成效顯著,開創航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民航強省新格局。
——機場服務覆蓋顯著提升。到2025年,全省在建和運營運輸機場總數量達到20個,基本實現每個州、市均有運輸機場;規劃建設通用機場29個;在運輸機場100公里(1.5小時車程)半徑范圍內、通用機場50公里半徑范圍內基本實現對全省國土面積90%的服務覆蓋,基本航空運輸服務普惠性更加凸顯。遷建、改擴建項目順利推進實施,支線機場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航空運輸規模穩步增長。到2025年,全省實現旅客吞吐量1.08億人次,年均增長16.73%;貨郵吞吐量60萬噸,年均增長10.21%。昆明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年均增長16.24%,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達到800萬人次,年均增長68.27%;貨郵吞吐量53萬噸,年均增長10.28%,其中國際貨郵吞吐量8萬噸,年均增長26.19%;中轉旅客量突破800萬人次,占比超過10%。
——運輸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全省航線數量達到750條,通航城市達到210個。昆明機場航線數量達到500條,其中國際航線突破120條,國際和地區通航城市超過70個;洲際直飛航線(含貨運)突破5條,力爭達到10條;引進1—2家基地貨運航空公司。
二、全面加快運輸機場建設及布局
圍繞“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開發、滇西一體化”的空間布局思路,結合云南省實施新型城鎮化大發展和滇中城市群建設,推進運輸機場建設布局,著力構建以昆明國際航空樞紐為核心,麗江、西雙版納、芒市為區域次樞紐,其他支線機場為補充的全省運輸機場體系。
(一)提升樞紐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打造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加快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完善貨運、機務維修、航空公司基地、航油、口岸等各類配套設施,提升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
(二)推進新(遷)建機場建設
實施紅河蒙自機場續建工程,新開工昭通機場遷建,規劃新建元陽、楚雄、宣威、玉溪、怒江等機場,優化支線機場布局,提高全省運輸機場密度,擴大基本航空運輸服務覆蓋范圍。推進普洱機場遷建和景東、丘北、勐臘、永善等新建機場的前期工作。
(三)提升既有支線機場保障能力
按照“延長跑道全面提升吞吐能力、增加機位全面提升運行效率、改造航站樓全面提升形象、增建廊橋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四個全面的要求,加快實施麗江、西雙版納、芒市、大理、騰沖、保山、普洱、迪慶、臨滄、瀾滄、滄源、寧蒗、文山等既有支線機場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支持支線機場在新建或改擴建過程中增設和完善通用航空設施,兼顧通用航空服務和保障。
(四)促進區域機場協調發展
支持實施“保騰芒”空地保障一體化建設,積極推進設立滇西機場群(保山、騰沖、芒市等機場)進近管制區,提高機場協調保障效率,繼續強化空鐵、空路聯運產品設計和服務保障,創新協同發展體驗新模式。進一步推動在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等機場群間開展“空鐵通”、“空巴通”等協同運行業務,拓展區域機場群協同發展創新實踐。加快培育麗江、西雙版納、芒市等機場的區域次樞紐功能,有序疏解昆明機場省內支線航班。促進各支線機場合理定位和特色化發展,提高區域機場資源整體利用效率。
三、全力打造國際航空樞紐
(一)提升基地航競爭力
持續壯大基地航空公司規模。深化與基地航空公司之間的戰略合作,鼓勵基地航空公司參與T2航站樓、維修基地等建設。扶持基地航空公司發展,壯大運力配置,優化機隊結構,推進航空公司機型升級,增強適應能力,提高基地航空公司的運營規模、網絡拓展、運行效率、服務質量、風險抵抗和盈利能力。
鼓勵和引進多元化航空公司。進一步強化低成本航空基地公司的骨干作用,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低成本航空公司入駐,在云南建立基地和開辟始發航線,從而豐富航空公司類型和航線類型,滿足云南省多層次、多樣化的航空市場運輸需求。加快構建具有云南特色的航空旅游服務產品體系,助推旅游強省建設。
深入推進跨航司中轉業務。加強同航空公司合作,引導、推動和支持航空公司開展跨航司通程航班業務,持續做優“易中轉”品牌。推動機場跨航司中轉流程優化和設施配套,加強同國內外機場合作,豐富跨航司中轉內涵,增強樞紐建設支撐力。
(二)大力發展航空貨運
加強航空貨運運力和貨運航線網絡建設。重點引進貨運基地航空公司,吸引實力強勁的航空物流集成商和貨運航空公司,積極引導在昆明開辟全貨運航線和設立運營基地。充分發揮客機腹艙運力資源優勢,開展腹艙載貨業務。鼓勵航空公司客運飛機執飛貨運運輸。加強昆明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四大城市群的貨運聯系,推進與南亞東南亞以及環印度洋國家和地區全貨機航空貨運航線建設,開發連接南亞東南亞貨運樞紐和重點港口的全貨運航線,逐步建設經南亞延伸至西亞和非洲、經東南亞延伸至澳新地區的貨運網絡,并逐步拓展至歐洲的貨運航線,構建國際貿易大通道。
聚焦航空物流細分市場。充分發揮昆明的地理區位優勢,依托自貿區政策紅利,打造南亞東南亞航空物流集散中心、跨境物流中心和生鮮產品轉運中心。繼續發展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物醫藥等傳統優勢產品物流,創新發展冷鏈物流,推進電商、物流融合發展,全力發展跨境電商物流,充分利用綜保區利好政策,加快發展保稅物流,依托南博會、旅交會、農博會等特色會展品牌,發展專業會展物流。加強基礎設施和協調機制建設,增強應急物流保障能力。
積極拓展航空貨源。充分利用自貿區政策優勢,鼓勵外商投資設立航空貨運代理企業,加快推動航空貨運代理企業集聚發展,強化與快遞、電商、大型商貿企業(集團)的合作力度,不斷拓展航空貨運上下游市場。加強與昆明機場周邊綜保區、自貿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重點物流園區的貨物直通,拓展腹地市場。發揮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優勢,合力推動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建設,吸引國內外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入駐,深挖航空物流新興市場潛力。
夯實航空物流服務保障基礎。依據市場需求,穩步有序申請冰鮮水產品、肉類、醫藥、國際郵件經轉等特種商品進口指定口岸,推進進口指定口岸相關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完善航空貨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購置和配備貨運發展相關硬件設施設備,保障貨郵安全、高效操作;根據冷鏈運輸、跨境電商等業務發展需要,推進冷庫等專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機場貨運區與綜合保稅區的互聯互通,優化業務流程,促進港區高效聯動,服務國際貨運快速發展。
創新發展多式聯運服務產品。依托卡車航班,發展陸空聯運。創新發展空空聯運服務產品,設計“國內轉國際”和“國際轉國內”空空聯運產品,重點發展國內與南亞東南亞的空空聯運服務;借助自貿區優勢,拓展“國際轉國際”業務;積極發展“國內轉國內”業務。
(三)提升樞紐集疏運水平
完善集疏運網絡體系。建設昆明長水綜合交通樞紐,推進長天快速路、嵩昆快速路建設,搭建昆明機場快速路網系統。推進渝昆高鐵昆明機場端建設;推進建設地鐵6號線延長線,接入昆明長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地鐵9號線接入昆明長水綜合交通樞紐。以昆明長水綜合交通樞紐為載體,開展交通換乘中心一體化設計和建設。優化旅客動線及換乘流程,增強各交通方式的融合程度,提升整體集疏運效率。推動紅河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鼓勵大理、景洪積極探索多種交通方式融合發展。
提升聯程聯運服務水平。建立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有效協同航空、鐵路、水運、公路等多方管理機構,開展聯運服務,實現“一票到底、聯程聯運”。拓展昆明機場空地聯運集疏運模式,完善和開發空地聯運產品,優化空地換乘流程,強化空地銜接服務保障。以完善城市候機樓行李服務、貨運服務功能為基礎,全力開辟客貨多式聯運大通道。
四、拓展優化航線網絡布局
(一)鞏固和拓展國際航線網絡
緊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恢復和民航市場需求變動情況,根據國家、省疫情防控的總體部署和相關要求,始終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樹立底線思維,統籌考慮疫情防控、云南歷史航點優勢和運營經驗,適時加快恢復、新開重點地區和重點城市的國際航線。
鞏固提升南亞東南亞航線網絡。在開辟東南亞航線方面,恢復和加密至曼谷、吉隆坡、萬象、新加坡、金邊、雅加達等首都城市的航線航班,穩固與東南亞之間的骨干航線網;加密至胡志明、清邁、普吉等東南亞國家熱點旅游城市的航線航班,開辟至東南亞的旅游環線,串聯航空樞紐和熱點旅游城市,開通昆明經新加坡或吉隆坡至巴厘島等航線,織密東南亞地區航線網絡,延伸拓展云南民航至東南亞市場的輻射面。在開辟南亞航線方面,加大對南亞國家首都和主要經濟中心的覆蓋,恢復和加密至新德里、達卡、加德滿都、孟買、馬累等重點城市的航班密度,強化與南亞之間的骨干航線網,鞏固中轉地位;積極爭取更多南亞國家與昆明之間擴大航權安排,進一步增加至南亞國家首都和主要經濟中心的航線航班。
積極拓展環印度洋國家和地區航線。充分利用昆明對西亞地區具有較好中轉市場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大至迪拜的航班密度,同時新開至埃及、以色列等國家的航線,吸引國內旅客中轉。適時開辟至澳洲的航線,在開通昆明至悉尼航線的基礎上,新開至奧克蘭等航線,利用我國與東南亞國家間的第五航權開通昆明經曼谷、吉隆坡等中轉至大洋洲的航線。
著力開辟東北亞和歐美國家航線。進一步加密至首爾、大阪的航班密度,適時新開至東京、釜山、名古屋等熱點旅游城市的直達航線。進一步加強與歐美的航班聯通,在已開通至巴黎、溫哥華、舊金山等航線的基礎上,新開至法蘭克福、倫敦、阿姆斯特丹等航線。
(二)加密和優化國內航線網絡
提升與主要國際樞紐和國內重點地區的航班密度。進一步加密至北京、上海和廣州大型國際樞紐的航班密度,加強與國際航線的銜接,提高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旅客經昆明中轉至南亞東南亞的比例。進一步增加至杭州、南京、青島和廈門等主要城市的航班密度,同時增加至華東支線機場的航線航班,加大至華北、東北和中南地區航線航班的覆蓋力度,提升西南地區機場經昆明中轉的航班密度和銜接效率,增強在中轉市場的競爭力。
合理發揮省內支線的客源集散和功能疏解作用。進一步解決昆明機場對國內東北、西北地區覆蓋不足的問題,引導省內支線機場至東北、西北地區的航班經昆明中轉。鼓勵省內支線機場至上海、杭州、南京、青島、濟南等華東重點城市和至武漢、長沙、鄭州等中南地區重點城市的航班經昆明中轉,提高昆明至上述地區的航班密度,吸引旅客經昆明中轉至東南亞。
加密和恢復地區航線。根據市場發展需要,加密和恢復至香港、臺中、臺北、高雄等港澳臺地區的航線航班。
(三)完善省內環飛航線網絡
按照實現省內旅游熱點城市之間航線網絡化、公交化的要求,立足于完善全省航線網絡和滿足航空運輸市場需求,結合全省城市(鎮)群建設、旅游資源開發,特別是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及黃金旅游線路打造,加大省內環飛航線開辟力度,推進航空和旅游融合創新發展。推進省內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東南4個航空市場與西雙版納、麗江、芒市3個省內環飛中心協同聯動發展,構建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省內環飛航線網絡,實現主要旅游城市間順暢銜接,高效服務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
五、大力提升全省機場發展質量
(一)新技術賦能平安機場
加快智慧安保建設,推進人臉識別、自助安檢、全身掃描、智能監控等新技術應用,探索貨運安檢集中判圖新模式,推動安檢智能化升級,加快推進“智慧安全監管平臺”項目落地。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種技防手段,全面提高對跑道侵入、鳥擊、FOD等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水平。推進麗江、普洱、文山、臨滄、滄源、寧蒗、瀾滄等機場新建EMAS攔阻系統項目,推進騰沖等山地、高原、特殊機場空氣環境變化快、低云低能見度機場引進二類盲降、毫米波氣象雷達等設施設備,推廣應用HUD飛行,進一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機場智能消防管理平臺和智慧消防監控中心,增強消防業務統一監控、預警和態勢感知管理。構建和完善機場應急管理體系,提高對事故災難、自然災害及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不安全事件發生時的應急處置能力。
(二)提升機場綠色化水平
把節能環保理念融入到機場規劃設計和建設環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清潔能源,從源頭上為建設綠色機場打牢基礎。全面圍繞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等方面,打造機場高標準綠色星級建筑。降低航站樓等建筑能耗,加強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在機場的應用,提升相關設施設備使用率。創建節水型機場,提升雨水、中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規水利用率。合理推動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管理、技術雙重手段,推進能源管控平臺建設和實施,實現對機場能耗的實時監控、對標分析、異常提醒,并完善能源考核管理體系,強化節能減排管控。通過實施地面電源替代 APU、車輛“油改電”等項目,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三)推進智慧化生產運營
研究探索5G、區塊鏈、北斗導航等新技術應用,推進昆明機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實現數字化、智慧化升級。以新技術、新理念為載體,將智慧融入到機場的人員和組織、設備和系統中,用智慧化手段賦能機場智慧運行、能源管理、旅客便捷和真情服務。持續推進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機場運行全面數字化。開展RFID技術應用研究,推動行李全流程定位跟蹤、服務應用,降低行李運輸差錯,實現行李保障可視化。推動機場協同決策系統(A-CDM)和生產系統融合,研究推廣遠程塔臺的應用,以新技術推動機場智慧安全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研發“保騰芒”協同運行系統平臺,提升協同運行效率。將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術貫穿在設計、施工、運維等階段,推進智能精準工程施工,提高建設施工安全裕度。與基地航空公司、空管、通信運營商、文化和旅游部門等行業內外單位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強化數據保護與信息安全。
(四)著力提升服務品質
持續促進航班正常。開展保障資源精細化管理,建設一體化航班運行管控平臺,動態監測航班運行、保障資源到位情況,提高設施效率和效益。發揮運管委高效協同聯動作用,推動駐場單位進駐運行指揮大廳,提高航班正常管理能力。進一步健全航延旅客服務協調機制,強化與航空公司、空管等駐場單位協同聯動。
提升中轉服務水平。優化國際中轉通關流程,完善相關區域設施,增設國際過夜中轉休息廳,提高中轉效率和品質。鼓勵航空公司打造“通程聯運、行李直掛”等中轉服務產品,優化最短中轉銜接時間(MCT),提升中轉比例。
提升機場服務體驗。加快推進智慧出行2.0項目,持續加大旅客全流程自助服務設施設備投入,積極探索人工智能、互聯網+、生物特征識別等新技術應用,加快推進“無紙化出行”、全流程自助等新模式,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加快推進昆明國際衛生機場創建,支線機場爭創省級衛生機場標兵。提升機場商業人性化服務水平,持續加強特殊旅客服務工作。深入開展機場服務質量評價,打造昆明機場服務品牌,助力云南對外服務窗口建設。
加強文化特色展示。圍繞云南民族文化和地域生態特色,加強航站樓的文化表達,強化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地方城市品牌。立足云南旅游特色,開發航旅延伸服務,創新航旅模式和服務項目,開辦特色活動展演,突出地方特色。
六、大力提升通用航空服務能力
(一)有序推進全省通用機場建設
有序推進彌勒、鳳慶、永德、元江、廣南、貢山、景谷、文山、鎮雄、會澤、永勝、東川、玉龍、勐海、昌寧、江城、永仁、昆明高新區、新平、施甸、鎮沅、鹽津、河口、紅河、富寧、瀘西、福貢、羅平、維西等一批通用機場建設,為各類通航作業、應急救援提供基本設施保障。鼓勵在適宜的庫湖區發展通用航空作業。
(二)持續壯大通用航空服務市場
鞏固森林巡護、森林防火、管線巡查等傳統業務,推進無人機工農林市場作業轉型,實現傳統工農林生產服務市場提質增效。依托云南省獨特的“山、水、林、洞”資源和通用機場資源優勢,積極構建“通航+旅游”服務體系,充分開發云南在空中游覽、飛行體驗等低空飛行領域的潛在消費市場,圍繞大滇西旅游環線,創新開發“通航+旅游”服務產品,逐步形成串聯重點景區的區域低空旅游環線或網絡。培育壯大通用航空短途運輸,鼓勵機場和航空公司,依托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優越的設施條件和實際的市場需求,推動短途運輸航線與支線、干線航班的銜接,將傳統空地擺渡模式升級為空中擺渡,探索拓展“干支通,全網聯”通程業務,創新服務產品,實現“干支通”三網在航線、航班、客源等方面的聯動互補,共同構建銜接緊密、中轉高效的“干支通”三網融合新模式。穩步擴大公共服務市場,開展通勤航空、警務航空、應急救援、城市服務等飛行作業。
(三)探索發展短途貨運和無人機物流
充分利用通航優勢,打造“干線運輸+通航短途貨運”的航空貨運模式,積極推進區域聯動和交通銜接,實現多種運輸方式有效對接,打造立體多式聯運物流體系。盤活支線機場資源,充分發揮支線機場的中轉功能,并探索在有條件進行貨運業務的通用機場建立小型貨物轉運中心,保證各機場間的物流暢通,構建短途貨運網絡體系。支持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積極吸引和支持順豐、京東等來云南發展無人機物流業務,依托無人機便捷、高效、靈活的優勢,立足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松茸、野生菌類等高附加值的農特產品,將無人機廣泛應用到農特產品的采摘和運輸中,運用科技和運輸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將無人機應用于快遞的末端寄遞,服務電子商務發展。
(四)優化完善通用航空配套保障體系
積極爭取軍方支持,研究申請云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協調軍方簡化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飛行計劃申請和審批(備案)程序,明確不同類型飛行計劃申請和審批時限要求,促進通用航空實現常態化飛行。借鑒省外的創新做法,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參與、軍地共建等方式,統籌規劃建設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FSS)等配套設施,搭建低空協同運行管理“天網”,重點滿足全省通航飛行服務保障需求,逐步具備向通航飛行活動提供飛行計劃處理、航空情報服務、航空氣象服務、告警和協助救援服務等功能,實現通用航空飛行活動全方位、高質量服務保障。充分利用云南高原機場的特點,依托七彩云南通用航空、云南鳳翔通用航空公司等企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培育發展通用航空飛行培訓市場。統籌規劃建設通用航空固定運營基地(FBO)、維修基地,壯大省內通用航空維修企業。扶持本地航油生產企業,加大航油供應與儲備能力。整合省內現有資源,積極培育本地航材貿易企業,構建全省通用航空航材供應保障體系。
七、持續增強空管保障能力
(一)加強空管保障設施建設
加快空管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昆明機場改擴建工程,擴容現有管制席位,建設VHF通信系統及附屬設施,完善昆明機場多點定位系統,建設滿足昆明機場新增跑道運行需求的氣象設施,建設昆明終端管制中心項目。結合昆明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建設區域管制中心項目,建設航路通信監視及附屬設施,建立通用航空情報和氣象信息服務機制。
優化昆明終端區空域結構。根據昆明機場交通流運行特點,新增和優化部分航路航線,逐步形成昆明終端區“5進6出”的航線網絡格局,實現區內各方向進離場航線分離。
加快建設昆明終端管制區。深化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推進終端區內軍民航聯合管制,實現空域資源靈活、動態和高效使用,增加昆明終端管制區民航可用空域資源,優化終端區內進離場飛行程序、等待程序,增加終端區管制扇區數量,優化管制扇區構型,全面整合全省機場進近管制服務。
優化省內及聯接內地空中通道建設。以單向、平行方式推進云南至成都、貴陽、南寧和新疆等方向的單向運行通道建設。優化省內支線機場群航路航線網絡結構,實現省內各機場群與區外、昆明機場航路航線的單向運行。
優化國際航路網絡。優化與周邊國家航路航線網絡銜接,實施中越、中老、中緬三條國際平行航路大通道建設。優化東南亞、南亞、中亞等國家經云南至東北亞、歐洲等地區的航路網絡銜接,提升過境交通流保障能力。
創新空域管理使用機制。建立由軍方、民航空管局、機場、航空公司等多方參與的空域協調機制,對空域規劃和使用進行統一協調管理。
(二)推廣空管新技術應用
加強空管新技術應用。建設昆明機場管制進、離場管理系統、中短期沖突預警系統等管制輔助決策系統;推進高原機場多跑道獨立平行儀表進近研究;實現ADS-B監視下的管制運行和間隔運用。探索基于“4D航跡運行”等新技術的智能化空管運行和管理。
加強空管對外交流合作。與越南、老撾、緬甸管制單位建立定期合作交流互訪機制,實現與周邊國家空中交通服務設施間數據通信(AIDC)電子移交,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建立全方位合作機制,協同提升周邊國家管制單位空管保障能力,提升航空氣象服務保障能力。
八、穩步推動臨空產業發展
(一)加快推進昆明空港經濟區建設
構建完善的航空產業鏈。依托昆明國際樞紐,吸引民航運輸上下游企業入駐,建設以航空運輸為核心的航空產業鏈集群。積極引進國內外航空公司在昆明機場運營,提供多元化的航空運輸服務產品。完善航空器零部件制造和配送等相關業務,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航空維修基地。發揮自然條件優勢,積極拓展航空培訓業務,以基地航空公司為重點,服務國內外航空企業。完善航空配套服務,提高航空餐食供應、航空油料保障、航空金融、航空會展組織等服務水平,為航空樞紐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培育高端外向產業體系。以滇中新區空港經濟區臨空產業體系打造為引領,發揮區域在區位條件優越、對外開放合作前景好、區域綜合承載能力高、綜合交通便利、文化特色突出以及營商環境較好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積極順應“互聯網+”及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構建航空運輸、航空物流以及與航空關聯度強、臨空指向性高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集群式發展的產業體系。
打造高原綠色智慧空港新城。加快昆明臨空經濟示范區申報及建設工作。充分利用云南高原山地特色,合理規劃用地,優化資源配置利用,促進航空港與產業、城市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完善空港經濟區的生產和生活配套設施,提升醫療、教育、休閑娛樂以及公共服務等城市功能,優化政府服務,吸引金融、中介等機構入駐,為區內企業提供便利的工作環境。改善機場交通設施,借助換乘設施,有效銜接機場航線網與地面交通網,實現多式聯運。改善空港集疏運系統,建設一體化的交通中心,促進區內人流、物流集散。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產業和人口的集聚,建設民族特色鮮明、智慧宜居的航空都市區,為社會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源,推動“港產城”一體化發展。
(二)積極探索支線機場臨空經濟特色發展
充分考慮自然、人文、臨邊等方面的優勢,以州、市人民政府為主體、機場集團為輔助,探索支線機場臨空經濟特色發展模式。做好機場與周邊區域臨空經濟發展規劃。優先在麗江、西雙版納等業務規模較大、配套設施較全、產業基礎較好的機場發展臨空經濟;鼓勵其他規劃合理、條件成熟的機場,依托自身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打造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融合發展助推臨空經濟新業態的創新典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把握產業投資機遇,加強自身非航產業布局與臨空產業發展的互動融合。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xp@gdliontech.cn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